1、中國古代四大發(fā)明分別是指南針、火藥、印刷術、造紙。
2、這些發(fā)明都是許許多多勞動人民共同的智慧成果,不能準確地說是誰發(fā)明的。
(相關資料圖)
3、指南針相傳是在黃帝大戰(zhàn)蚩尤時,用來辨認行軍方向的工具。
4、指南車事實上是一種機械的裝置,指南車在行進時,仙人的手都指著同一方向。
5、指南車的制作原理和指南針利用磁力指示方向不同。
6、在戰(zhàn)國的時候,才出現真正利用磁鐵的磁力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。
7、宋代的時候制造指南針的技術大有進步,間接的也使中國的航海事業(yè)發(fā)展興盛,與中國往來的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因此學會使用指南針,并將它傳到歐洲。
8、2、火藥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所發(fā)明的。
9、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,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只小火箭,小火箭被點燃后會使火箭筒上升,然后點燃火箭筒里面的其他火箭,射向敵軍,通常用與水戰(zhàn)。
10、唐代的時候,火藥已經被用于戰(zhàn)爭,宋朝的時候,已經有鐵罐型的殺傷性武器。
11、中國的火藥是經由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的。
12、3、印刷術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,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,后來出現了拓印、雕版等印刷的方法,但還是很耗時費力,直到宋代的時候,畢升發(fā)明了活字版印刷術,才使印刷技術大大的改進。
13、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(guī)格一致的方塊,一端刻上文字,稱為活字印臺。
14、印刷時,將活字印臺依照文章內容排列,固定在涂有粘劑的底盤上成為活字版,然后在版上涂墨,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。
15、4、造紙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出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,然后有鑄在鐘鼎上的鐘鼎文(又稱金文),到了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人們開始將文字刻在木簡上,用繩索貫穿成冊。
16、秦漢時代,文字是用筆書寫在絲布上,直到東漢時代,宦官蔡倫將制紙的方法加以改良后,人們才開始大量的使用紙作為書寫工具。
17、造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事,這種先進的技術經過一千多年后才傳到歐洲。
18、擴展資料:歷史起源:三大發(fā)明盡管中華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“四大”“五大”等命名,如四大美人、四大古典小說、四書五經,四大發(fā)明的概念卻來源于西方學者,并在之后被中國人接受。
19、意大利數學家杰羅姆·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,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“三大發(fā)明”:是司南(指南針)、印刷術和火藥。
20、并認為它們是“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(fā)明。
21、”1620年,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《新工具》一書中提到:“印刷術、火藥、指南針這三種發(fā)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。
22、”而后,在1861~1863年,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(fā)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,馬克思在《機械、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》中寫道:“火藥、指南針、印刷術——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(fā)明。
23、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,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,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,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,變成對精神發(fā)展創(chuàng)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。
24、”恩格斯則在《德國農民戰(zhàn)爭》中明確指出:“一系列的發(fā)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,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。
25、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,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,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。
26、”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:“中國人的發(fā)明天才,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。
27、中國人的三大發(fā)明(航海羅盤(司南),印刷術,火藥),對歐洲文明的發(fā)展,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。
28、”2、四大發(fā)明來華傳教士、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(fā)明中加入造紙術,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“我們必須永遠記住,他們(指日本)沒有如同印刷術、造紙、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(fā)明。
29、這個發(fā)明清單被后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、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(fā)揚光大。
30、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四大發(fā)明。
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,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