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景韻潤
□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孔一涵
(資料圖片)
垃圾被隨手丟棄就是“廢品”,可若能精心利用,它們就是資源。牛奶盒、餐具、餐盤……這些每日都會大量產(chǎn)生的生活垃圾,在亞運村完成了“華麗轉身”,它們蛻變?yōu)榧o念品折扇,重回人們手中。
循環(huán)利用、綠色低碳的元素俯拾皆是,綠色已經(jīng)成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最美色調。
綠色亞運全民參與
在杭州亞運會媒體村中的居民服務中心,每名記者都可以領取一個“低碳存折”。通過回收廢舊飲料瓶、減少布草更換次數(shù)、光盤行動等方式,獲得低碳積分,在“存折”上蓋上印章,換取徽章、擺件、行李牌等紀念禮品。
綠色亞運,就是要把綠色、低碳和可持續(xù)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(huán)節(jié)。而在這一過程中,少不了“全民”的參與。
為深入落實雙碳戰(zhàn)略,踐行綠色辦會理念,杭州亞運會于2022年4月提出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。為號召更多人參與碳中和行動,杭州亞組委聯(lián)合浙江省、杭州市相關部門,依托杭州亞運官方綠色公益平臺“螞蟻森林”,開展了“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”活動,帶動社會公眾積極踐行低碳生活。
“截至目前,該活動參與人次破億,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。”杭州亞組委環(huán)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介紹。
從亞運村內麥秸稈材質的衣架,到推廣使用可再生紙張,再到推廣“無瓶”行動……杭州亞運會以實實在在的綠色行動,一系列落地實施政策、導則、規(guī)范,從每個人的身邊做起,讓綠色生產(chǎn)生活方式成為全民行動自覺。
綠色新風吹進大街小巷
金秋時節(jié),杭州市上城區(qū)湖濱街道迎來新變化,建于1985年的尚農(nóng)里小區(qū),正不斷被綠色“扮靚”。
小區(qū)樓頂?shù)摹捌礁钠隆备魺峤禍亟档土隧敇悄芎?,拓寬的公共綠地和步行綠道構建了小區(qū)10分鐘步行圈,雨水回收設施循環(huán)利用雨水澆灌綠化、清洗小區(qū)路面……
綠色生活已經(jīng)成為小區(qū)居民的共識。在街巷改造中,綠色節(jié)能理念貫穿全過程,31條沉淀了歷史精華的老舊街巷,正煥發(fā)生機與活力,“繡”出了一條“杭韻街巷”風景線。
綠色亞運,在于生態(tài)融合。錢塘江沿岸,從富陽銀湖體育中心,到富陽水上運動中心,再到淳安界首體育中心,這些場館與富春山水、千島湖景實現(xiàn)了完美融合;綠色亞運,在于可持續(xù),拱墅運河體育公園建成后,每個周末都有幾萬名民眾進入游覽,黃龍體育中心改造后,整合開放了籃球、網(wǎng)球、游泳等13個全民健身項目,每天可容納6000余人次……
綠色正融入亞運城市的方方面面。亞運會期間,315臺新能源公交車大巴和163臺新能源出租車穿梭在湖州的公路上,為市民和觀賽群眾綠色出行提供保障。出門見綠、出門入園,30個“鄰里口袋公園”出現(xiàn)在湖州邊角,為市民提供全齡段、全時段共享的休閑活動空間,1142.62公里的城鄉(xiāng)綠道,打造了“城在林中、人在景中”的綠色圖景。
絲綢之路的“光”點亮杭州亞運的“燈”
9月23日晚的亞運會開幕式上,“數(shù)字火炬手”與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順共同點燃了杭州亞運會主火炬——“錢江潮涌”,如同奔騰的錢江,驚艷了全世界。
“主火炬用的燃料是甲醇燃料,也是在亞運會歷史上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燃料,實現(xiàn)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,生動詮釋了我們綠色亞運的理念?!碧崞鹬骰鹁姹澈蟮木G色科技,杭州亞組委環(huán)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難掩驕傲。
杭州亞運會創(chuàng)造的另一個歷史首次,來自綠色發(fā)電的創(chuàng)新運用。新疆、青海的光伏電和內蒙古的風電,通過特高壓電網(wǎng)輸送到浙江,絲綢之路的“光”,點亮杭州亞運的“燈”,使杭州亞運會成為首屆實現(xiàn)全部場館綠電供應的亞運會。
此外,作為首次開展“無廢亞運”實踐的亞運會,杭州亞運會在推進垃圾減量化的同時,提升廢物的循環(huán)利用比例,力求在籌辦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廢物產(chǎn)生。
“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,也是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?!泵舷閯俦硎?,綠色亞運是一種理念,也是一個承諾,更是一次行動,這個行動是可持續(xù)的。“它將引領社會潮流,讓綠色低碳的生產(chǎn)、生活方式成為社會新風尚?!?/p>